成为全球领先的人机交互解决方案供应商!
基本介绍: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物体的红外辐射特性一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一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红外位于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之间,红外波长常用微米表示,波长范围为0.7微米-1000微米,实际上,0.7微米-14微米波带用于红外测温。
电偶是基于一种热电效应——Seebeck效应来工作的温差电元件。热电偶主要有半导体热电偶和金属热电偶两大类。虽然半导体的Seebeck效应比金属的强得多,但是在较高温度下使用的热电偶则往往是金属热电偶。
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把两根不同材料的两个端头焊接(电焊、铜焊或锡焊)起来,即构成一个热电偶。当一个端头较热、另一个端头较冷时,由于Seebeck效应即将在热电偶的开路端产生出温差电动势(在闭路热电偶中产生出温差电流);因为产生的温差电动势与两个端头之间的温度差(温度梯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Seebeck系数),所以,如果固定一个端头(参考极)的温度不变,那么由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大小即可得知另一个端头(传感器)的温度,从而可把热电偶作为温度传感器使用。
在用热电偶检测温度时,首先需要把一个端头固定在不变的参考温度上,一般是采用0oC作为参考温度(可方便的利用冰来得到),如果要求检测精度不高时,也可采用室温作为参考温度。图1示出了热电偶的几种连接方式(A和B是两种不同的热电偶材料,C是普通的金属导线):(a)是将一种热电材料断开;(b)和(c)都是采用了另外的常规导线来代替热电材料,以延长长度;(d)是用室温作为参考温度。Vs是温差电动。
热电堆传感器特点
l 读出装置简单
l 热电堆不存在电源引起的干扰
l 热电堆的输出信号没有偏差值及偏差漂移
l 纯被动器件,及时响应,传感器自身零功耗
l 除了光信号以外,热电堆信号不受任何物理或化学信号的干扰影像
红外测温
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光学系统
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仪的光学零件及其位置确定。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并按照其内部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有几个决定精确测温的重要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发射率、视场、光学分辨率(光斑的距离和光斑的位置)。
影响热电堆精度因数
发射率-所有物体会反射、透过和发射能量,只有发射的能量能指示物体的温度。自然界中存在的实际物体,几乎都不是黑体。所有实际物体的辐射量除依赖于辐射波长及物体的温度之外,还与构成物体的材料种类、表面粗糙度、理化结构、材料厚度、制备方法、热过程以及表面状态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为使黑体辐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实际物体,必须引入一个与材料性质及表面状态有关的比例系数,即发射率,该系数表示实际物体的热辐射与黑体辐射的接近程度,其值在零和小于1的数值之间。黑体是一种理想化的辐射体,它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能量,没有能量的反射和透过,其表面的发射率为1。根据辐射定律,只要知道了材料的发射率,就知道了任何物体的红外辐射特性。
影响热电堆精度因数
视场一确保被测目标大于仪器测量时的光斑尺寸,目标越小,就应离它越近。当精度特别重要时,要确保目标至少2倍于光斑尺寸,建议被测目标尺寸超过视场大小的50%为好。如果目标尺寸小于视场,背景辐射能量就会进入测温仪,干扰测温读数,造成误差。相反,如果目标大于测温仪的视场,测温仪就不会受到测量区域外面的背景影响。
光学分辨率-红外测温仪的光学系统从圆形测量光斑收集能量并聚焦在探测器上,光学分辨率定义为测温仪到目标的距离与被测光斑直径S之比(D:S)。比值越大,测温仪的分辨率越高,被测光斑尺寸也就越小。红外光学的最新改进是增加了硅透镜的近焦特性,可对小目标区域提供精确测量,还可防止背景温度的影响.
请升级您的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11 或以下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360极速浏览器